吐的拼音怎么讀
吐的解釋
吐〈動〉
(形聲。從口,土聲。本義東西從口腔中涌出)
同本義
吐,寫也。--《說文》
柔則茹之,剛則吐之。--《詩·大雅·焌民》
然我一沫三捉發(fā),一飯三吐哺。--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
血入乎牙,不肯吐口。--韓愈《元和圣德》
機發(fā)吐丸。--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與風水相吞吐。--宋·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又如吐氣納元(道家的一種練功修身之法。吐、納是我國古人的一種養(yǎng)生之術);吐信(吐舌頭);吞吐(吞進和吐出);吐沫(吐出沫子);吐茹,吐哺(吐出嘴里食物)
口說,陳說
吐tǔ
⒈使東西從嘴里出來~出。~痰入盂。
⒉說出,發(fā)表~露。~辭。該~真情。
⒊開放,出現(xiàn)棉花~絮了。家蠶~絲了。心喜談月~。
吐tù嘔嘔~。上~下瀉。
吐是什么意思
吐 tu 部首 口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06 吐
give up unwillingly; say; spit; tell; vomit;
吐1
tǔ
〈動〉
(1)
(形聲。從口,土聲。本義東西從口腔中涌出)
(2)
同本義 [spit]
吐,寫也。--《說文》
柔則茹之,剛則吐之。--《詩·大雅·焌民》
然我一沫三捉發(fā),一飯三吐哺。--《史記·魯周公世家》
血入乎牙,不肯吐口。--韓愈《元和圣德》
機發(fā)吐丸。--《后漢書·張衡傳》
與風水相吞吐。--宋·蘇軾《石鐘山記》
(3)
又如吐氣納元(道家的一種練功修身之法。吐、納是我國古人的一種養(yǎng)生之術);吐信(吐舌頭);吞吐(吞進和吐出);吐沫(吐出沫子);吐茹,吐哺(吐出嘴里食物)
(4)
口說,陳說 [tell]。如吐屬;吐決(發(fā)表言論,斷定事理);吐款(說出款曲。吐露真情);吐誠(說出真心話);吐肝露膽(赤誠相待,說出心里話);吐供(招供);吐言(說話);吐瀝(傾訴)
(5)
顯露,呈現(xiàn) [display]。如吐口(露口風);吐白(顯露白色);吐絮(露出棉絮);吐端(呈現(xiàn)端應);吐綠(呈現(xiàn)翠綠色)
(6)
發(fā)出;散發(fā) [issue]。如吐火(發(fā)出火光);吐曜;吐輝(發(fā)出光輝);吐焰(發(fā)出光焰);吐咬(吐音咬字);吐字;吐辭;吐音(發(fā)音);吐泄(發(fā)泄);吐絢(煥發(fā)光彩);吐發(fā)(煥發(fā))
(7)
長出 [come into being]。如吐穗;吐芽
(8)
抒發(fā);抒寫 [express]。如吐文(寫作。吐屬);吐論(發(fā)議論);吐談(談吐)
(9)
由里向外伸 [stick out]。指舌頭。如吐舌頭
(10)
使能夠迅速硬化的粘液從口中出來形成絲、網(wǎng)、繭 [spin out]--用于蜘蛛或蠶。如蠶吐絲
(11)
擺出,亮出 [put on]。武術用語
[燕青] 把布衫脫將下來,吐個架子。--《水滸傳》
(12)
開放 [come into bloom]。如吐葩(開花);吐花
(13)
出 [give]。如吐奇(出奇謀);吐決(出謀決策);吐故納新;吐懣(發(fā)泄內(nèi)心的憤懣)
(14)
姓
另見tù
吐翠
tǔcuì
[turn green] 現(xiàn)出綠色
萬木吐翠
吐剛茹柔
tǔgāng-rúróu
[avoid the strong and bully the weak] 比喻欺負弱小,害怕強硬
吐根
tǔgēn
(1)
[black ipecac]∶一種熱帶美洲灌木
(2)
[ipecac]∶熱帶南美洲產(chǎn)的一種匍匐植物,花下垂
吐故納新
tǔgù-nàxīn
(1)
[exhalling the old and inhalling the new;get rid of the stale and take in the fresh]∶廢棄舊的,吸收新的
(2)
[breathe]∶人體的呼吸過程,謂呼出二氧化碳,吸進新鮮空氣。比喻揚棄陳舊的、無用的,吸收新鮮的、有用的
吐話,吐話兒
tǔhuà,tǔhuàr
[give an oral instruction] 開口講話
你一吐話,他就會干的
吐口
tǔkǒu
(1)
[spit]∶從口里吐出
(2)
[say]∶說出
這事他絕不吐口應許
吐露
tǔlù
(1)
[tell;unburden;unbosom]∶說出實情或真心話
吐露真情
(2)
[reveal]∶顯露
灶房里吐露出一線燈光
吐氣
tǔqì
(1)
[breathe out]∶呼出氣
喘吁吁吐氣不齊,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驚神未定
(2)
[fell elated after unburdening oneself of resentment]∶發(fā)泄委屈或怨恨而覺得舒暢
(3)
[aspirated]∶語音上的送氣
吐氣揚眉
tǔqì-yángméi
[feel proud and happy;feel proud and elated] 形容被壓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。也作揚眉吐氣”
吐棄
tǔqì
[spurn;cast aside;reject] 唾棄
吐棄庸俗作風
吐綬雞
tǔshòujī
[turkey] 吐綬雞科(meleagrididae)的一種鳥。頭部有紅色肉質(zhì)突起,羽毛有黑、白、深黃等色。也叫吐錦雞”、真珠雞”、七面鳥”,俗稱火雞”。今多飼作家禽。以喉下有肉垂,似綬,故稱
吐屬
tǔshǔ
[style and manner of conversation] 談吐的言辭;談吐
莫小視他年紀輕輕,但青年才俊,吐屬也極高雅
吐絲自縛
tǔsī-zìfù
[it produces silk and traps itself] 比喻人的所作所為束縛了自己的行動
吐穗
tǔsuì
[earing up;heading of cereal plants] 抽穗。稻、麥、高粱等禾本科植物的穗由卷起筒狀的葉子里露出來
高粱吐穗笑彎了腰
吐訴
tǔsù
[say what is on one's mind without reservation] 傾吐;訴說
他想低聲地對她吐訴自己的傾慕之情
吐絮
tǔxù
[opening of bolls;boll opening] 指棉桃熟裂,露出的白色棉絮
吐艷
tǔyàn
[burst into gorgeous bloom] 現(xiàn)出鮮艷的顏色
百花吐艷
吐字
tǔzì
[(in chinese operas) pronounce words correctly or in the traditional way] 咬字;指唱曲或說白中按正確或傳統(tǒng)的音讀出字的發(fā)音
吐2
tù
(1)
嘔吐。嘔出胃內(nèi)容物 [vomit]。如吐下(嘔吐下瀉);吐逆(嘔吐而氣逆);吐紅(吐血);吐眩(嘔吐眩暈);吐罵(唾罵);吐藥(促使嘔吐的藥物);吐壺(唾壺);惡心要吐
(2)
不自主地從嘴里涌出 [throw up]。如如果把它們完整地吞下去的話,它們又會被吐出來
(3)
退還非法的或不義的收益 [disgorge]。如吐贓
另見tǔ
吐沫
tùmo
[saliva;spit;spittle] 唾液,口水
吐血
tùxiě
[hematemesis] 病證名。指內(nèi)臟出的血從嘴里吐出,無嘔聲,也無咳聲。包括呼吸道及上消化道出血
吐瀉
tùxiè
[vomiting and diarrhoea] 又吐又瀉
吐1
tǔ ㄊㄨˇ
(1)
使東西從口里出來~痰。吞~。~剛茹柔(吐出硬的,吃下軟的;喻欺軟怕硬)。
(2)
放出,露出高粱~穗。~故納新。
(3)
說出~話。一~為快。
鄭碼jbvv,u5410,gbkcdc2
筆畫數(shù)6,部首口,筆順編號251121
give up unwillingly;say;spit;tell;vomit;
吞;納;咽;
吐2
tù ㄊㄨ╝
(1)
內(nèi)臟里的東西從口里涌出嘔~。上~下瀉。
(2)
把吞沒的東西退出來~還不義之財。
鄭碼jbvv,u5410,gbkcdc2
筆畫數(shù)6,部首口,筆順編號251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