拗的拼音怎么讀
拗的解釋
抝
(形聲。從手,幼聲。本義折斷)
同本義
搗麝成塵香不滅,拗蓮作寸絲難絕。--唐·溫庭筠《達(dá)摩支曲》
十分小心的拗開了,焦皮里面竄出一道白氣,白氣散了,是兩半個(gè)白面的饅頭。--魯迅《藥》
又如拗折(折斷)
轉(zhuǎn)折;彎轉(zhuǎn)
讀到這里,他總是微笑起來,而且將頭仰起,搖著,向后面拗過去,拗過去。--魯迅《朝花夕拾》
拗(抝)ǎo〈方〉折,彎曲弄斷~花。不要把小樹~斷了。
拗(抝)ào不順,不順從~口。扭~。違~。
拗(抝)niù
⒈固執(zhí),不馴服執(zhí)~。~脾氣。
拗yù 1.狠強(qiáng);固執(zhí)。 2.向相反或不順的方向扭轉(zhuǎn)。
拗是什么意思
拗 ao 部首 扌 部首筆畫 03 總筆畫 08 拗3
(1)
抝
niù
(2)
(形聲。從手,幼聲。ǎo 本義用手折斷) 固執(zhí) [obstinate;pigheaded;stubborn]。如拗逆(違逆);拗別(不順從);拗彆(不順從);執(zhí)拗;脾氣很拗;拗性(性情固執(zhí));拗執(zhí)(固執(zhí)倔強(qiáng));拗強(qiáng)(固執(zhí)倔強(qiáng));拗木枕(強(qiáng)項(xiàng)。比喻性格倔強(qiáng)而不肯低頭)
拗
niù
〈動(dòng)〉
向相反或不順的方向扭轉(zhuǎn) [turn back]。如拗項(xiàng)(扭轉(zhuǎn)頸項(xiàng));拗轉(zhuǎn)(扭轉(zhuǎn));拗捩(扭彎)
另見ǎo;ào
拗不過
niùbuguò
[unable to dissuade] [對他人的固執(zhí)或堅(jiān)決] 沒法改變過來
這老頭脾氣犟,你可拗不過他
拗勁,拗勁兒
niùjìn,niùjìnr
[waywardness] 固執(zhí)的性情
他憑著一股拗勁,解決了這道難題
拗1
(1)
抝
ǎo
(2)
(形聲。從手,幼聲。本義折斷)
(3)
同本義 [break]
搗麝成塵香不滅,拗蓮作寸絲難絕。--唐·溫庭筠《達(dá)摩支曲》
十分小心的拗開了,焦皮里面竄出一道白氣,白氣散了,是兩半個(gè)白面的饅頭。--魯迅《藥》
(4)
又如拗折(折斷)
(5)
轉(zhuǎn)折;彎轉(zhuǎn) [turn;bend]
讀到這里,他總是微笑起來,而且將頭仰起,搖著,向后面拗過去,拗過去。--魯迅《朝花夕拾》
另見ào;niù
拗2
ào
(1)
違反;不服從 [disobey; violate]
古心雖自鞭,世路終難拗。--唐·韓愈《答孟郊》
(2)
又如拗憋(倔強(qiáng)頑抗,不順從);拗怒(壓抑憤怒);拗抗(違反;不服從);拗戾(違反)
(3)
不順口,作舊詩時(shí)平仄不依常格 [hard to pronounce]
怪事,沒有比這個(gè)再拗口,再難記的了。╠茅盾《陀螺》
(4)
又如拗律(違反平仄常格的律詩);拗救(律詩的拗句,須用拗救,有拗有救,才不為病);拗字(律詩中不合常格的字)
(5)
撬,扳 [force sth. up or open]
口如暴死人,鐵石拗不開。--前蜀·貫休《偶作》
(6)
又如拗項(xiàng)(扭拗頸項(xiàng)。比喻士大夫期望高官厚祿);拗開(兩手把東西掰開)
另見ǎo;niù
拗口
àokǒu
[hard to pronounce;awkward-sounding;speak with a lisp] 說起話來別扭,不順口
拗口令
àokǒulìng
[tongue twister] 繞口令。由于有成串的類似的變化微小的音(主要是輔音)而難以發(fā)好音的詞、短語或句子
拗1
ǎo ㄠˇ
彎曲使斷,折竹竿~斷了。
鄭碼dzzy,u62d7,gbkded6
筆畫數(shù)8,部首扌,筆順編號(hào)12155453
拗2
ào ㄠ╝
不順,不順從~口。~口令。
鄭碼dzzy,u62d7,gbkded6
筆畫數(shù)8,部首扌,筆順編號(hào)12155453
拗3
niù ㄋㄧㄡ╝
固執(zhí),不馴順執(zhí)~。~不過他。
鄭碼dzzy,u62d7,gbkded6
筆畫數(shù)8,部首扌,筆順編號(hào)121554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