擢的拼音怎么讀
擢的解釋
擢
(形聲。從手,翟聲。本義抽引,拉拔)
同本義
擢,引也。--《說(shuō)文》
擢,拔也。--《方言二》
拔根曰擢。--《小爾雅》
擢賈之發(fā),以贖賈之罪,尚未足。--《史記·范雎列傳》
夫十圍之木,始生如蘗,足可搔而絕,手可擢而拔。--枚乘《上書(shū)諫吳王》
卓齒之用齊也,擢湣王之筋,懸之廟梁。--《韓非子·奸劫?gòu)s臣》
蔚鵝城之南麓,擢仙李之芳根。--宋·蘇軾《惠州李氏潛珍閣銘》
車(chē)上御馳馬,蓬中擢舟船。--漢·王符《潛夫論》
風(fēng)起,風(fēng)起,擢入白擢花里。--明·劉基《如夢(mèng)令·題畫(huà)》
又如擢筋剝膚(
擢zhuó
⒈拔,抽~發(fā)難數(shù)(拔下頭發(fā)來(lái)數(shù),都難數(shù)清。形容罪惡多得像頭發(fā),數(shù)不清)。
⒉提拔,鹽~升。~用。
擢是什么意思
擢 zhuo 部首 扌 部首筆畫(huà) 03 總筆畫(huà) 17 擢
promote; pull out;
擢
zhuō
(1)
(形聲。從手,翟(dí)聲。本義抽引,拉拔)
(2)
同本義 [extract;drag;pull out]
擢,引也。--《說(shuō)文》
擢,拔也。--《方言二》
拔根曰擢。--《小爾雅》
擢賈之發(fā),以贖賈之罪,尚未足。--《史記·范雎列傳》
夫十圍之木,始生如蘗,足可搔而絕,手可擢而拔。--枚乘《上書(shū)諫吳王》
卓齒之用齊也,擢湣王之筋,懸之廟梁。--《韓非子·奸劫?gòu)s臣》
蔚鵝城之南麓,擢仙李之芳根。--宋·蘇軾《惠州李氏潛珍閣銘》
車(chē)上御馳馬,蓬中擢舟船。--漢·王符《潛夫論》
風(fēng)起,風(fēng)起,擢入白擢花里。--明·劉基《如夢(mèng)令·題畫(huà)》
(3)
又如擢筋剝膚(擢筋割骨。猶言抽筋剝皮。比喻剝削深重殘酷);擢發(fā)(拔下頭發(fā))
(4)
鹽 [select]
擢,今俗凡遷官曰擢。擢,猶升也,進(jìn)也。--《正字通》
(5)
又如擢佐(鹽輔佐人才);擢奇(鹽奇才);擢舉(鹽薦舉)
(6)
拔官,提升官職 [promote]
程烏、李育以有才干,皆擢用之。--《后漢書(shū)·公孫述傳》
皇上超擢四品卿銜軍機(jī)章京。--梁?jiǎn)⒊蹲T嗣同傳》
時(shí)瑞已擢嘉興通判。--《明史》
(7)
又
擢瑞戶(hù)薄主事。
(8)
又如擢引(提拔);擢任(提拔任用);擢拔(提拔);擢拜(提拔授官);擢進(jìn)(提拔進(jìn)用);擢敘,擢序(提拔敘用);擢授(提升);擢登(猶擢升)
(9)
聳出 [erect]
擢干方數(shù)尺,幽姿已蒼然。--韋應(yīng)物《郡齋移杉》詩(shī)
(10)
又如擢本(高聳的樣子);擢拔(猶聳出,聳拔);擢削(聳立突出的樣子);擢干(謂樹(shù)干挺生、聳拔)
(11)
登,及 [pass the civil examination]。如擢科(登第);擢冠(登第奪魁);擢桂(猶折桂。指科舉及第)
擢第
zhuódì
[pass the civil examination in old china] 科舉考試及第
擢升
zhuóshēng
[promote] 提升;提拔
擢用
zhuóyòng
[promote to a post] 提升重用
保舉賢良,屢被擢用
擢秀
zhuóxiù
[raise in rank] 擢,抽,拔;秀,生長(zhǎng)茂盛的植物。比喻人才秀出
有木名凌霄,擢秀非孤標(biāo)。--白居易《有木》
擢
zhuó ㄓㄨㄛˊ
(1)
拔~發(fā)(fà)難(nán)數(shù)(shǔ)(喻罪惡多得像頭發(fā)那樣數(shù)不清)。
(2)
提拔,提升~升。~用。~第。
鄭碼dyyn,u64e2,gbkdfaa
筆畫(huà)數(shù)17,部首扌,筆順編號(hào)12154154132411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