袖的拼音怎么讀
袖的解釋
袖
(古字作褎。形聲。從衣,由聲。本義衣袖)
同本義
褎,袂也。--《說文》。字亦作褎、作袖
攘袖見素手。--《文選·曹子建·樂府》
長(zhǎng)袖善舞。--《韓非子》
又如袖搭(衣袖多由兩片布料縫合而成,靠近袖口的一截稱為袖搭);袖佉(袖子的邊口)
袖口
袖,衣袂端也。--唐·慧琳《一切經(jīng)音義》
袖
藏物于袖中
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。--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袖金以私之。--明·宗臣《報(bào)劉一丈書》
又如袖占(在衣袖內(nèi)占卜);袖演(袖占);袖刃(在衣袖中暗藏兵器);袖手(藏手于袖,表示
袖xiù
⒈袖子,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衣~兒。短~子。
⒉藏在袖內(nèi)~著利刃。~手旁觀。
⒊
袖是什么意思
袖 xiu 部首 衤 部首筆畫 05 總筆畫 10 袖
sleeve;
袖
xiù
(1)
(古字作褎。形聲。從衣,由聲。本義衣袖)
(2)
同本義 [sleeve]
褎,袂也。--《說文》。字亦作褎、作袖
攘袖見素手。--《文選·曹子建·樂府》
長(zhǎng)袖善舞。--《韓非子》
(3)
又如袖搭(衣袖多由兩片布料縫合而成,靠近袖口的一截稱為袖搭);袖佉(袖子的邊口)
(4)
袖口 [cuff]
袖,衣袂端也。--唐·慧琳《一切經(jīng)音義》
袖
xiù
(1)
藏物于袖中 [carry in sleeve]
袖四十斤鐵椎椎殺晉鄙。--《史記·魏公子列傳》
袖金以私之。--明·宗臣《報(bào)劉一丈書》
(2)
又如袖占(在衣袖內(nèi)占卜);袖演(袖占);袖刃(在衣袖中暗藏兵器);袖手(藏手于袖,表示閑逸的神態(tài);也指不能或不欲參與其事)
袖標(biāo)
xiùbiāo
[armband] 戴在袖子上的標(biāo)志
袖管
xiùguǎn
[sleeve] [方]∶袖子
袖箭
xiùjiàn
[arrow worked by a spring concealed in a sleeve] 藏在衣袖里暗中射人的箭,借著彈簧的力量發(fā)射
袖口
xiùkǒu
[wrist;cuff of a sleeves] 袖子的邊緣
袖手旁觀
xiùshǒu-pángguān
[look on (或 stand by) with folded arms] 在旁觀望,不過問事情
弈棋者,勝負(fù)之形,雖國(guó)工有所不盡,而袖手旁觀者常見之,何則?--宋·蘇軾《朝辭赴定州論事狀》
袖套
xiùtào
[oversleeve;cover for the sleeves] 套袖。通常戴時(shí)松垂于另外一只衣袖外面的袖子
袖筒
xiùtǒng
[sleeve] 袖筒兒,袖子
袖章
xiùzhāng
[facings armband] 套在袖子上表明身分的標(biāo)志
袖珍
xiùzhēn
[pocket;pocket-size] 懷藏袖中的小巧之物。引申為小巧或小型的東西
袖珍新漢英詞典
袖珍本
xiùzhēnběn
[pocketbook] 體積較小便于攜帶的本子
袖子
xiùzi
[sleeve] 衣服遮蓋胳臂的部分
袖
xiù ㄒㄧㄡ╝
(1)
衣服套在胳膊上的部分~子。套~。~標(biāo)。
(2)
藏在袖子里~藏。~手旁觀。~刃(袖藏利刃)。
鄭碼wtki,u8896,gbkd0e4
筆畫數(shù)10,部首衤,筆順編號(hào)452342512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