訖的拼音怎么讀
訖的解釋
訖
(形聲。從言,乞聲。從言”,表示本與言語(yǔ)有關(guān)。本義絕止;完畢)
同本義
訖,止也。--《說(shuō)文》
毋訖糴。--《谷梁傳·僖公九年》
天既訖我殷命。--《書(shū)·西伯戡黎》。傳天既畢訖殷之王命。”
典獄非訖于威,惟訖于富。--《書(shū)·呂刑》。傳非絕于威,惟絕于富。”
訖不肯拜使者。--《漢書(shū)·西域傳上》
言訖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用訖。--宋·沈括《夢(mèng)溪筆談·活板》
言訖不見(jiàn)。--清·魏禧《大鐵椎傳》
訖糴(終止糴糧);訖畢(完畢);訖竟(終止;了結(jié));訖成(完成);訖工(訖功。竣
訖qì
⒈終了,完畢驗(yàn)~。收~。
⒉終點(diǎn),截止起~。
⒊〈古〉通"迄"。到。
訖是什么意思
訖 qi 部首 讠 部首筆畫(huà) 02 總筆畫(huà) 05 訖
(1)
訖
qì
(2)
(形聲。從言,乞聲。從言”,表示本與言語(yǔ)有關(guān)。本義絕止;完畢)
(3)
同本義 [complete;settled;be over]
訖,止也。--《說(shuō)文》
毋訖糴。--《谷梁傳·僖公九年》
天既訖我殷命。--《書(shū)·西伯戡黎》。傳天既畢訖殷之王命。”
典獄非訖于威,惟訖于富。--《書(shū)·呂刑》。傳非絕于威,惟絕于富。”
訖不肯拜使者。--《漢書(shū)·西域傳上》
言訖。--唐·李朝威《柳毅傳》
用訖。--宋·沈括《夢(mèng)溪筆談·活板》
言訖不見(jiàn)。--清·魏禧《大鐵椎傳》
訖糴(終止糴糧);訖畢(完畢);訖竟(終止;了結(jié));訖成(完成);訖工(訖功。竣工);訖情盡意(盡量滿(mǎn)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);訖盡(一點(diǎn)不剩,窮盡)
(4)
通迄”。到,至 [till;up to;up until]
聲教訖于四海。--《書(shū)·禹貢》
訖今(至今);訖至(到,至)
訖
(1)
訖
qì
(2)
盡;都 [all]
民訖自若。--《書(shū)·秦誓》
潔者,言陽(yáng)氣布暢,萬(wàn)物訖出,始潔之矣。--《后漢書(shū)·禮儀志上》
(3)
畢竟;終究 [eventually;continuously;always]
而康居驕黠,訖不肯拜使者。--《漢書(shū)·西域傳》
訖
(1)
訖
qì
(2)
用在動(dòng)詞后表示動(dòng)作已經(jīng)完成。相當(dāng)于了”
李大于鄭縣令面上打訖一拳,有傷。--沈仲緯《刑統(tǒng)賦疏》
訖
(訖)
qì ㄑㄧ╝
(1)
完結(jié),終了收~。付~。
(2)
截止起~。
鄭碼smyd,u8bab,gbkc6fd
筆畫(huà)數(shù)5,部首讠,筆順編號(hào)45315